根据“大哥的年龄等于两个弟弟年龄之和”,重新组合上面的质因式得:
43×14×9×5
这个质因式中14就是9与5之和。
所以母亲43岁,大儿子14岁,二儿子9岁,小儿子5岁。
43-9=34(岁)三、奇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例3.一次数学考试共有50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题扣1分,未答的题不计分。考试结束后,小明共得73分。求小明这次考试中答对的题目比答错和未答的题目之和可能相差多少?
A.25 B.29 C.32 D.35
例3.【答案】C。中公解析:因为总题量为50,所有答对的题目+(答错的题目+未答的题目)=50,所有可以知道答对的题目,答错的题目+未答的题目,这两个数同奇同偶,所以差值也一定是偶数,故凭这一点可以排除A、B、D选项,答案选C。
注:掌握了奇偶数的一些特征,可以让我们在做很多题目中事半功倍。
四、最小公倍数
1.找出两数的最小公因数,列短除式,用最小公因数去除这两个数,得二商。
2.找出二商的最小公因数,用最小公因数去除二商,得新一级二商。
3.以此类推,直到二商为互质数。
4.将所有的公因数及最后的二商相乘,所得积就是原二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4.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图书馆借书,甲每隔5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丙每隔17天去一次,丁每隔29天去一次,如果5月18日四人在图书馆相遇,则下一次四个人相遇是几月几号?
A.10月18日 B.10月14日 C.11月18日 D.11月14日
【答案】D。中公解析:每隔n天去一次的含义是每(n+1)天去一次,因此题目中的条件可以变为“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