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协议的达成打破了过去十年来有关伊朗核问题谈判的僵局,为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可能。
根据这项协议,伊朗同意暂停生产丰度为5%以上的浓缩铀,同时稀释或转化库存的丰度为20%的浓缩铀;未来6个月里,伊朗不新增丰度为3.5%的浓缩铀库存,不再兴建额外的铀浓缩设施,不新增离心机等。作为回报,相关国家暂停对伊朗贵金属、汽车等的部分进口限制以及对伊朗石油化工产品的部分出口限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认为,协议的达成首先要归因于谈判各方——尤其是美伊——都有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意愿。“美国感到通过遏制打压的手段阻止伊朗核计划已是力不从心,而伊朗在遭受长期经济制裁后,国计民生正面临严重威胁。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富说,伊朗新总统鲁哈尼8月份上台后,伊朗方面政策出现积极变化,也为达成协议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月11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合作路线图,允许核查人员检查部分核设施,许诺提高核计划的透明性,这为协议的达成扫除了一个重要障碍。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用四个“有利于”肯定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的重要性:“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有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各方同伊朗开展正常交往,也有利于伊朗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项初步协议,旨在以伊朗部分地放弃核活动换取西方国家部分地解除制裁。”李绍先说,协议的签署,首次打开了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大门。
专家们表示,在伊朗核问题上,中方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致力于劝和促